在Android中,線程內部或者線程之間進行信息交互時經常會使用消息,這些基礎的東西如果我們熟悉其內部的原理,將會使我們容易、更好地架構系統,避免一些低級的錯誤。在學習Android中消息機制之前,我們先瞭解與消息有關的幾個類:
1.Message
消息對象,顧名思義就是記錄消息信息的類。這個類有幾個比較重要的字段:
a.arg1和arg2:我們可以使用兩個字段用來存放我們需要傳遞的整型值,在Service中,我們可以用來存放Service的ID。
b.obj:該字段是Object類型,我們可以讓該字段傳遞某個多項到消息的接受者中。
c.what:這個字段可以說是消息的標志,在消息處理中,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字段的不同的值進行不同的處理,類似於我們在處理Button事件時,通過switch(v.getId())判斷是點擊瞭哪個按鈕。
在使用Message時,我們可以通過new Message()創建一個Message實例,但是Android更推薦我們通過Message.obtain()或者Handler.obtainMessage()獲取Message對象。這並不一定是直接創建一個新的實例,而是先從消息池中看有沒有可用的Message實例,存在則直接取出並返回這個實例。反之如果消息池中沒有可用的Message實例,則根據給定的參數new一個新Message對象。通過分析源碼可得知,Android系統默認情況下在消息池中實例化10個Message對象。
2.MessageQueue
View Code
消息隊列,用來存放Message對象的數據結構,按照“先進先出”的原則存放消息。存放並非實際意義的保存,而是將Message對象以鏈表的方式串聯起來的。MessageQueue對象不需要我們自己創建,而是有Looper對象對其進行管理,一個線程最多隻可以擁有一個MessageQueue。我們可以通過Looper.myQueue()獲取當前線程中的MessageQueue。3.LooperMessageQueue的管理者,在一個線程中,如果存在Looper對象,則必定存在MessageQueue對象,並且隻存在一個Looper對象和一個MessageQueue對象。在Android系統中,除瞭主線程有默認的Looper對象,其它線程默認是沒有Looper對象。如果想讓我們新創建的線程擁有Looper對象時,我們首先應調用Looper.prepare()方法,然後再調用Looper.loop()方法。典型的用法如下:class LooperThread extends Thread{ public Handler mHandler; public void run() { Looper.prepare(); //其它需要處理的操作 Looper.loop(); }}
倘若我們的線程中存在Looper對象,則我們可以通過Looper.myLooper()獲取,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Looper.getMainLooper()獲取當前應用系統中主線程的Looper對象。在這個地方有一點需要註意,假如Looper對象位於應用程序主線程中,則Looper.myLooper()和Looper.getMainLooper()獲取的是同一個對象。
4.Handler
消息的處理者。通過Handler對象我們可以封裝Message對象,然後通過sendMessage(msg)把Message對象添加到MessageQueue中;當MessageQueue循環到該Message時,就會調用該Message對象對應的handler對象的handleMessage()方法對其進行處理。由於是在handleMessage()方法中處理消息,因此我們應該編寫一個類繼承自Handler,然後在handleMessage()處理我們需要的操作。
下面我們通過跟蹤代碼分析在Android中是如何處理消息。首先貼上測試代碼:
View Code
/** * * @author coolszy * @blog http://blog.csdn.net/coolszy * */public class MessageService extends Service{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= “MessageService”;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KUKA = 0; private Looper looper; private ServiceHandler handler; /** * 由於處理消息是在Handler的handleMessage()方法中,因此我們需要自己編寫類 * 繼承自Handler類,然後在handleMessage()中編寫我們所需要的功能代碼 * @author coolszy * */ private final class ServiceHandler extends Handler { public ServiceHandler(Looper looper) { super(looper); } @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(Message msg) { // 根據what字段判斷是哪個消息 switch (msg.what) { case KUKA: //獲取msg的obj字段。我們可在此編寫我們所需要的功能代碼 Log.i(TAG, “The obj field of msg:” + msg.obj); break; // other cases default: break; } // 如果我們Service已完成任務,則停止Service stopSelf(msg.arg1); } } @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() { Log.i(TAG, “MessageService–>onCreate()”); // 默認情況下Service是運行在主線程中,而服務一般又十分耗費時間,如果 // 放在主線程中,將會影響程序與用戶的交互,因此把Service // 放在一個單獨的線程中執行 HandlerThread thread = new HandlerThread(“MessageDemoThread”, Process.THREAD_PRIORITY_BACKGROUND); thread.start(); // 獲取當前線程中的looper對象 looper = thread.getLooper(); //創建Handler對象,把looper傳遞過來使得handler、 //looper和messageQueue三者建立聯系 handler = new ServiceHandler(looper); } @Override public int onStartCommand(Intent intent, int flags, int startId) { Log.i(TAG, “MessageService–>onStartCommand()”); //從消息池中獲取一個Message實例 Message msg = handler.obtainMessage(); // arg1保存線程的ID,在handleMessage()方法中 // 我們可以通過stopSelf(startId)方法,停止服務 msg.arg1 = startId; // msg的標志 msg.what = KUKA; // 在這裡我創建一個date對象,賦值給obj字段 // 在實際中我們可以通過obj傳遞我們需要處理的對象 Date date = new Date(); msg.obj = date; // 把msg添加到MessageQueue中 handler.sendMessage(msg); return START_STICKY; } @Override public void onDestroy() { Log.i(TAG, “MessageService–>onDestroy()”); } @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(Int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