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droid系統移植

Android系統移植!通過Android系統移植,讓它在目標系統上運行起來。Android系統由於用的是linux內核,因此內核移植和嵌入式linux內核移植差異不大,過程如下:

(1)移植boot-loader和linux2.6內核到目標平臺上,讓linux內核可以啟動起來,基本的驅動允許正常。

此過程完全是嵌入式linux的開發,這裡直接跳過。需要註意的是,由於android已經被linux官方開除,因此從
網站上(如https://www.kernel.org/)下載的最新linux內核源代碼已經不包含android的專有驅動,因此建議
從google網上下下載Linux內核,android源代碼瀏覽網站如下:

https://android.git.kernel.org/ 現在的路徑修改為:https://android.googlesource.com/kernel/ 根據自己的需求去下載自己需要的吧!

從該網站上發現內核相關的包如下:

kernel/common.git 通用android內核項目
kernel/experimental.git 實驗性內核項目
kernel/linux-2.6.git 這個是標準的Linux內核,沒有android的驅動
kernel/lk.git 微內核項目
kernel/msm.git 這個是高通msm7xxx系列芯片所用內核
kernel/omap.git
kernel/tegra.git NVIDIA Tegra系列芯片所用內核
下載內核代碼的方法如下:
git clone git://android.git.kernel.org/kernel/common.git
下載完後用git branch -a查看所有git分支,結果如下:
android-2.6.27
origin/HEAD
origin/android-2.6.25
origin/android-2.6.27
origin/android-2.6.29
origin/android-2.6.32
origin/android-2.6.35
origin/android-2.6.36
origin/android-goldfish-2.6.27
origin/android-goldfish-2.6.29
然後切換到最新分支git checkout origin/android-2.6.36

(2)修改內核配置文件,打開Android必須的驅動(日志和BINDER)如下:

CONFIG_ANDROID=y
CONFIG_ANDROID_BINDER_IPC=y
CONFIG_ANDROID_LOGGER=y
此部分的代碼在內核drivers/staging/android目錄下。

(3)為瞭提高啟動速度,采用ramdisk,將android文件系統的部分內容壓縮到內核中。

首先打開內核驅動:
CONFIG_BLK_DEV_INITRD=y
CONFIG_INITRAMFS_SOURCE="root"
CONFIG_INITRAMFS_ROOT_UID=0
CONFIG_INITRAMFS_ROOT_GID=0
然後在android源代碼編譯出來的out/target/product/merlin/root目錄復制到內核目錄下。

(4)根據android文件系統的要求對nand flash進行重新分區,舉例如下:

將nand flash分區以下8個分區
NTIM
OBM
U-boot
Kernel
System
UserData
Mass Storage
BBT

(5)根據分區表修改內核啟動參數如下:

CONFIG_CMDLINE="ubi.mtd=4 ubi.mtd=5 ubi.mtd=6 root=ubi0_0 rootfstype=ubifs console=ttyS1,115200 uart_dma init=/init"
參數的意思是:載入的文件系統部分有3個分區,分別為nand flash的第4,5,6分區(從0編號),文件系統采用ubifs格式,控制臺設備為ttyS1,波特率為115200
啟動的第一個應用程序是/init

(6)確保控制臺的設置和硬件保持一致,如:硬件上串口用的是UART1,則內核啟動參數中設置有console=ttyS1,而且android的啟動過程中設要設置正確,修改

部分位於android源代碼system/core/init/init.c文件中,將
static char *console_name = "/dev/console";
修改成
static char *console_name = "/dev/ttyS1";

(7)修改android源代碼system/core/rootdir目錄下的init.rc文件,作如下修改(android默認yaffs2文件系統):

首先將android文件系統修改成可讀寫,將
mount rootfs rootfs / ro remount
修改成
mount rootfs rootfs / rw remount
然後修改掛載system和userdata部分的代碼,將
# Mount /system rw first to give the filesystem a chance to save a checkpoint
mount yaffs2 mtd@system /system
mount yaffs2 mtd@system /system ro remount

# We chown/chmod /data again so because mount is run as root + defaults
mount yaffs2 mtd@userdata /data nosuid nodev
chown system system /data
chmod 0771 /data
改成
# Mount /system rw first to give the filesystem a chance to save a checkpoint
mount ubifs ubi0_0 /system ro

# We chown/chmod /data again so because mount is run as root + defaults
mount ubifs ubi1_0 /data nosuid nodev
chown system system /data
chmod 0771 /data

(8)完成後編譯內核,可以啟動文件系統,控制臺可用,但是沒有顯示啟動log,而且不停的重啟。

(9)系統不停的重啟,因此控制臺已經可用瞭,自然而然的想到看到logcat日志,一看,發現logcat設備居然沒起來,配置文件裡面都定義瞭

居然沒起來,查看瞭下內核drivers/staging/android目錄,沒有.o文件,證明是沒編譯到,在看內核目錄下的.config文件,發現居然沒有瞭
logcat和binder的宏定義,配置文件裡面有定義而.config文件中無定義,肯定是相關Kconfig文件的問題,通過分析drivers/staging目錄下的
Kconfig文件發現是因為STAGING_EXCLUDE_BUILD宏默認是y,在配置文件中否定此宏即可,在配置文件中CONFIG_STAGING定義後加上即可,如下:
CONFIG_STAGING=y
# CONFIG_STAGING_EXCLUDE_BUILD is not set
修改後重新編譯發現系統完成正常啟動,啟動過程中啟動log也顯示正常。
至此,android初步移植工作已經完成,當然,系統還有很多問題,需要下一步繼續修改。
總結:android的移植按如下流程:
(1)android linux內核的普通驅動移植,讓內核可以在目標平臺上運行起來。
(2)正確掛載文件系統,確保內核啟動參數和android源代碼system/core/rootdir目錄下的init.rc中的文件系統掛載正確。
(3)調試控制臺,讓內核啟動參數中的console參數以及android源代碼system/core/init/init.c中的console_name設置和硬件保持一致
(4)打開android相關的驅動(logger,binder等),串口輸入logcat看logger驅動起來,沒有的話調試logger驅動。

說明:ARM的內核配置文件定義在內核arch/arm/configs目錄下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